鞍馬寺01.jpg

   那時候,他七歲,在京都北部的鞍馬山上的禪林坊當「稚兒(寺院裡用以參加加祭禮的金童玉女)」。

  他叫作遮那王,還有個「牛若丸」的乳名。

  從小,牛若丸就感到,自己和那個家總有種格格不入的距離感,他也隱約懷疑,那個養育自己的男人,並不是他親生的父親,

 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,小小的年紀的他,就被送上了鞍馬山,未來即將落髮成為僧侶。

   因緣際會下,他終於得知自己的身世,原來,他是知名武將源義朝的第九個兒子。

   身上流著武將血液的他,完全不想走上出家這條路,於是他找到了機會,逃離了鞍馬山,想去找他同父異母的哥哥,源賴朝。

   後來,他給自己取了一個名字,源九郎義經。

 

   先把時間「倒帶」。

   平安時代晚期,有源氏和平家兩派武士當權,源氏的首領是源為義、源義朝,平家的領袖則是平清盛。源氏、平家兩派的爭權角力,醞釀了後來的「平治之亂」,雙方正式對戰,源義朝兵敗,遭部下謀殺身亡,源氏一家幾乎悉數覆滅,但因為平清盛一念之仁,反而種下了平家日後滅族的禍因。 

   說來,也是平清盛遇到兩個他無法拒絕的女人。

    一個是他的繼母池禪尼,以源義朝三男源賴朝酷似清盛死去的弟弟家盛,硬是要他「刀下留人」,只將他留放到伊豆國。另一個則是為源義朝生下三名兒子的美人常盤,平清盛因為她的楚楚可人,讓常盤留下兒子,而么兒即是源義經。

   平清盛死後,源賴朝和弟弟義經聯手出擊,讓曾經如日中天、不可一世的平家,最後在一場「壇之浦合戰」中,家族以滅亡收場。

   沒想到,源賴朝又跟義經發生兄弟鬩牆,義經被逼自殺。

 

  義經的身影,不禁讓我聯想到項羽。

  都是屬於軍事天才、政治白癡,最後也以自殺結束生命。

  只是,義經似乎更悲慘了一點,因為把他逼上絕路的,竟是自己有血緣之親的哥哥。

  

  雖說「成者為王,敗者為寇」,後人的歷史評價可能又是另一回事了。

  寫過《義經》的司馬遼太郎認為,源義經其實是個相當無趣的人,然而,日本人就是偏愛他,勝過源賴朝。

  當然,悲劇英雄本來就是比較會激發出人性中的同情心,而源義經個性中某種天真和簡單,相較於源賴朝的老謀深算,反而更有魅力。

 

鞍馬寺.jpg 不少觀光客造訪鞍馬山,是為了尋訪源義經的歷史足跡(相信瀧澤秀明主演的大河劇,應該也替源義經拉到不少「粉絲」)。

不過,鞍馬山本來就很有傳奇味,除了高山特有的空靈清幽感,另外,此地的地質是砂岩,因為有岩脈貫入,熱氣讓砂岩變硬,不易風化,杉木的根無法向下生長,只好朝地面延伸,於是產生大規模根部外露的景像。

這些外露的根,有些甚至還覆滿了青苔,宛如青蛇蜿蜒,讓人不禁感到森森然。

 

離開鞍馬山後,「牛若丸」就成了「源義經」。

只是,經過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後,在走上絕路的那一刻,他或許才體會出,當「牛若丸」,其實是比當「源義經」要來得幸福多了。 

 

 

鞍馬山

交通:可搭公車四號到「出町柳前」,再從「出町柳站」搭壑山電鐵到「鞍馬站」下車,壑山電鐵這一段的單程票價為四一○元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jh0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