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芳寺001.jpg

    我讀了作家下重曉子的文章,才知道西芳寺以前是「一般公開」,平時誰都可以來拜觀。 

 

   直到一九七七年七月,拜觀有了門檻。你必須在預定拜觀的七天之前,寄「往復はがき」(日本一種附回信的明信片),向寺方申請拜觀,再拿著回信,準時參加拜觀,費用是三千日圓。

  進入庭園前,請先請抄寫心經一遍。我仗著對漢字的熟悉度,迅速抄完,寫上個人的名字、地址和心願,恭恭敬敬地放在佛像面前,然後搶在最早,進入西芳寺庭園。

那時,庭園還沒有人。

我記得進入庭園的那一瞬間,龐大的美感如同電擊感貫穿全身。據說是覆蓋著一百二十種苔類的西芳寺庭園(所以又稱苔寺),陰鬱綠意上灑落金黃色陽光,除了細細的流水聲和短暫風聲,聽不到其他一點聲音。

 宛如來到了另一個星球。

電影「阿凡達」的潘朵拉星球。

 

  也是因為下重曉子的文章,我才知道,其實西芳寺的苔,始於江戶時代晚期。

  然而,西芳寺的身世,歷史卻相當久遠。

  京都的寺,很多原先是天皇或貴族的住所,後來「轉型」為寺。而位於嵯峨、嵐山地帶的西芳寺,最初也是飛鳥時代傳奇人物聖德太子的別莊,奈良時代,僧人行基在此建寺,最初稱為「西方寺」,供奉的是阿彌陀如來,平安時代,留學僧空海曾經在這裡舉辦過放生大會。

  讓西芳寺變得鼎鼎大名者,則是作庭者夢窗疏石。

  在世時期,橫跨鎌倉時代末期、南北朝時代、室町時代初期的夢窗疏石,是當時聲望極高的禪宗高僧,他曾經在深山中修行多年,四十歲之後,才開始設計庭園,出手即成經典,嵐山另一個人氣很高的寺院天龍寺,便是夢窗疏石作庭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西芳寺002.jpg    

    我沿著庭園入口的小徑前行,身邊有蜿蜒水流,宛如掌心紋路,穿過苔地,流水最後進入大池,池水倒映樹影,搭配青苔的綠,美得不食人間煙火。

   京都今日寺院處處,虔誠信仰佛教,但是,別忘了,對於古代的日本人來說,佛教實屬外來宗教,為了有效宣揚佛法,佛教領袖也得跟官方「互動良好」,才能得到資源的挹注,空海即為代表。

    另一方面,政權掌握者為了獲得人民的支持,往往也會拉攏佛教領袖,而夢窗疏石在開創室町時代的足利尊氏面前,就相當獲得器重。西芳寺曾經一度荒廢,是當時負責掌管松尾大社的藤原親秀出錢請夢窗疏石設計庭園,而藤原親秀又是足利尊氏的親信之一,很難不讓人聯想,整個計畫的「幕後推手」,說不定就是足利尊氏。

    信奉禪宗的夢窗疏石接手後,寺名「西方」改成「西芳」,則是出自禪宗開創人達摩留下的句子:「祖師『西』來」、「五葉聯『芳』」。

     現代的西芳寺庭園,當然不是夢窗疏石最初作庭的原貌了。

    曾經在室町時代因戰火中遭到燒失,又在江戶時代兩度被洪水淹沒,值得慶幸的是,夢窗疏石最重要的作庭概念,獲得了保存。

  即,「兩段式結構」。

    下方是池,池上有橋,池水平靜,花草鮮美,代表極樂世界。往上方走,路徑變窄、變崎嶇,兩側樹木高聳,不見天日,還有瀑布水聲湍急,彷彿行經死亡幽谷,然而,一旦登上最高點,眼界豁然開朗,整個庭園的景觀,一覽無遺。

    很像是一則人生的隱喻──你必須通過地獄,才能看到真正的天堂。

    據說後來的室町將軍足利義政,就是太愛西芳寺庭園,照著相同規格打造他的「東山殿」,也就是銀閣寺。

     就像是銀閣寺的銀沙灘、望月台,是江戶人後來添加的手筆,突顯了「銀」的視覺主題,江戶人為西芳寺加上的苔,則把「綠」的意境,推到了極致。

    有此一說,因為庭園中有很多珍貴的苔類,所以提高了拜觀的門檻,減少人為的傷害,其實又是非常「綠色」的環保意識。

    因此,相較於京都其他的名庭,西芳寺擁有一份不受污染的深邃幽美。  

    就像進入了潘朵拉星球。

    西芳寺003.jpg      

    那樣的綠,似乎總在眼前,揮之不去。

     想到心經上的句子: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」

    一般人多著眼於前面那一句,然後,西芳寺讓我想到後一句,如此清徹、簡單、透明、一塵不染,竟成為縈繞心中的絕世風景。

 

西芳寺

交通:搭京都巴士七十三號、八十三號,到終點站,提醒:一日通行證不能使用。

可參考拜觀申請書寫法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jh0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