圓通寺.jpg

   「風致地區」,在京都的幾處景點都看到了這個告示牌,查了字典,才知道其義是「風景保留地」。

    為什麼要「保留」風景?到了圓通寺,我才有了深刻的體會。

 

    圓通寺,位於洛北,不是所謂的熱門「景點」,交通也不太方便,我得先搭公車到「深泥池」站下車,跟著時隱時現的指示找路,進入一片住宅區後,便失去方向,只好向路人問路,好不容易才抵達目的地。

    脫鞋,在玄關付了拜觀費,幾步路,就來到了庭園,放眼放去,幾株杉木一字排開,後方是崚線起伏的比壑山。

    這是天龍寺之外,京都庭園另一個「借景」的經典,千辛萬苦,就是為了「借景」而造訪此地。

 

    京都的圓通寺,原本是江戶時代,後水尾天皇的離宮,後來才改為寺院,成為皇家的祈願所。

    既然原是帝王的庭園,以「借景」手法,四兩撥千斤地,將自然界大山大水收於自家後院,比起在庭園中放滿了珍貴奇石,更顯得瀟灑而大氣。

    不過,這獨一無二的「借景」,未來卻隨時可能會消失。

    原因?隨著城市化的發展,即使極力保留「原汁原味」的京都,無可避免地,也面臨了高層建物進駐的挑戰,一旦「借景」中出現了大樓,「景」不成景,庭園的美學價值就也大打折扣。

    在圓通寺室內一角的牆壁上,寺方就張貼了剪報,透露寺方與週圍建商進行角力的辛酸,目前雖然還保存「借景」原貌,但是未來能否堅守這片「風致」,誰也不能保證。

    剪報中同時還拋出一個問題,就是京都寺院「觀光化」帶來的後遺症,人潮難免對古寺造成損傷,也打擾了佛門的清修,而且訪客進來就是拚命拍照,卻沒有意願花時間瞭解寺院的核心思想,也喪失了「拜觀」的意義。

   在圓通寺的午後,面對著那幅未來可能成為「絕響」的風景,我靜靜地想著身為旅人卻很少思考的問題。

圓通寺

交通:可搭京都巴士(非市巴士)45、46號在「圓通寺前」下車,步行約十分鐘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jh0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