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梨木神舍的荻花.jpg

  秋日午後,花落無聲。

  梨木神社的長徑兩側,開了紫色的萩花。

  或許是非假日的關係,整個梨木神社,幾乎沒有人跡,只有我一人,靜靜站在萩花叢間。

  「原來,這就是萩花!」我有點驚訝,因為花朵得很小,幾乎是有點不起眼,若不是因為一個故事,我恐怕也不會特意來這裡尋找萩花。

  連城三紀彥的中篇小說〈夕萩心中〉。

 

  日文中,「心中」也意指「殉情」。

  篇名〈夕萩心中〉,當然是因為男女主角分別叫作御萩慎之介和但馬夕,連城三紀彥也很精巧地將兩人最後殉情的場景,安排在一個黃昏的草原上,女主角特意將白色的萩花撒落將在小徑上,作為引導情郎前來的指標。

  這是一個愛情故事,也是一則推理故事。

  故事發生在明治時代,丈夫擔任政府高位的但馬夕,和家中的年輕僕役慎之介,有了不倫之戀,夕的心願是「希望在萩花綻放的時期死亡」,最後兩人便攜手殉情。

     淒美故事的背後,卻是一個龐大的政治陰謀。

慎之介其實是社會主義份子,潛伏在但馬府中,目的是要刺殺當時的內相,夕的丈夫但馬憲文其實一直將內相視為眼中釘,加上早和妻子感情冷淡,便鼓勵妻子和情人殉情,而慎之介勢必要在死前完成他的暗殺計劃,堪稱一石二鳥之計。

為了製造慎之介的不在場證明,但馬憲文便先假扮慎之介,陪同妻子前往殉情的地點,完成暗殺任務的慎之介再趕來會面。

白色的萩花,就這麼一步步地領著他走向死亡。

 

梨木神舍.jpg

多年前,我初入職場,某天,有位同事拿了一本《推理》雜誌借我,特別推薦我讀〈夕萩心中〉,「你一定會喜歡這個故事。」

我一直不是推理小說迷(因為太沒有耐性,一定會先翻到後面看真相),卻深深迷上了〈夕萩心中〉,實在是連城三紀彥打造的場景太美麗,夕最後提著一盞燈籠走在草原上,同時將萩花撒落的畫面,始終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。

去年九月,我第一次獨自到京都旅行,第一站不是清水寺、金閣寺等知名景點,而是以萩花綻放聞名的梨木神社和常林寺。

或許也是萩花暗中引路,我才一步步地走進了秋季的京都。

 

 

 

常法寺之荻.jpg 梨木神社的萩花,以紫萩為主,位於地鐵出町柳站附近的常林寺,則有較多白萩,潔白如細雪。不過,當我試著拍白萩,白色花朵難拍,加上萩花纖細而枝條輕盈,風一吹便四下擺動,不管怎麼拍,總拍不出理想的畫面,只好放棄。

我在白萩的花朵之間,彷彿見到了但馬夕最後的身影,或許她的殉情事件,只是一樁政治陰謀的產物,但是當她穿過秋日的芒原,輕輕拋下白萩作為記號,一心一意等待情人到來,她仍然為自己完成了一個告別世間的、無比淒美的儀式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jh0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